第三章 拓展国际版图 突破欧洲挺进北美

长期以来,全球通信设备市场一直被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思科、朗讯、西门子、阿尔卡特等世界巨头主宰着。但是今天,一个来自中国的企业—华为,正在阔步迈向这个领域。在全球每一个地方人们都能看到华为的身影,而且它让这些世界电信巨头们寝食难安。

2008年在全球经济遭遇“寒流”的情况下,华为仍然实现了稳健的增长,比2007年增长了46%,其中来自海外市场的贡献占到75%。在海外,华为在欧洲市场的合同销售额为28.4亿美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2%、北美增长了58%,其他地区也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在全球经济危机之中,华为在欧美市场取得丰硕成果,正是因为华为对未来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的把握,让华为在欧洲3G市场的收获突飞猛进。

随着3G市场迅猛发展,欧洲市场也成为华为收入的主要本源。2009年1月,华为欧洲地区营销部长周明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欧洲市场对华为具有战略意义,华为计划对这一地区进行更多投资。不过,虽然在欧洲市场取得了成功,但华为2007年在美国市场仅实现了1亿美元的销售收入。

业界分析师指出,华为在欧洲市场的收入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在于WCDMA,在欧洲、亚太、拉美等WCDMA快速增长的市场—同时也是爱立信和诺基亚、西门子的传统优势市场,华为已经从这两家厂商手里争夺到了不少份额。以欧洲这个全球WCDMA最重要市场为例,华为WCDMA基站和核心网设备2006年以来陆续进入几家全球最大WCDMA运营商在欧洲几个发达国家的子公司,包括沃达丰在西班牙、法国电信在比利时等地的公司。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华为在北欧LTE市场的突破,同样基于华为在无线领域与欧洲运营商大量的前期合作。

华为公司营销工程部总监谭竹告诉记者:“在与欧洲运营商沟通的过程中,我们的感受是,不管是Telenor、沃达丰还是法国电信,选择供货商的标准中排在首位的是可信性,这里的可信不仅指产品,也指供货商是不是值得信任。其次才是解决方案的竞争力。最后是交付和服务能力。”

建立联合研发中心是华为加深和欧洲运营商合作的平台。Telenor挪威的首席执行官拉格纳·卡胡斯就表示:“选择华为,是因为综合考虑到华为在大规模网络搬迁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能够保证技术质量和可靠性。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华为与Telenor建立了联合创新中心,在这个令人兴奋的平台上,我们可以更加紧密地合作以开发未来的业务与网络,同时进一步提升我们作为领先的移动运营商的地位。”

欧洲市场不仅是华为最早尝试与当地运营商共建联合研发中心的地区之一,也是联合研发中心最密集的区域。比如,仅与沃达丰,华为就建立了移动、网络、软件和核心网4个联合研发中心。此外,在欧洲,华为同时设立了其全球唯一一个产品管理部,以更完善地满足欧洲运营商对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独特需求。

华为主管市场与战略的副总裁余承东告诉记者,2010年,华为智能手机签单超过500万部,目前发货已超过300万部。手机业务未来在华为终端所占的比重将持续加大,预计2011年华为智能手机发货将超过1200万。

2010年华为终端全年发货1.2亿台,同比增长超过30%,业务销售收入45亿美元。华为终端的销售收入在华为整体销售中占比16%~17%。华为移动宽带终端全球市场份额达到55%,已经连续3年居业界首位;3G无线路由器MobileWifi(E5)累计发货超过300万;CDMA手机排名全球第三。

华为从2008年开始做SingleRan的引导,到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形成市场规模,用2G、3G、LTE合一的网络,改造过去单一的2G网络、3G网络,同时支持LTE。这个机会华为也抓住了,2009年一年就在西欧拿了十几个大网的合同。这在过去也是绝无仅有。

在IP业务方面,在卖掉华为3Com之后华为IP业务弱化了一段时间,但2010年华为抓住了IP网络改造的机会,拿下西欧几个大T(全球大运营商)的IP化改造。IP微波方面,华为也有接近50%的市场份额。

在终端领域,华为在2007开始的3G数据卡时代抓住了机遇,目前是市场份额最大的厂商。而在目前的3G智能手机发展阶段,华为目前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新的机会。

余承东认为,华为从每一个所面临的发展节点和机会抓起,实质上并不是单纯的成本取胜,更重要的是帮助运营商和用户解决实际问题。他直言不讳地说:“像早期中国设备商刚到欧洲,人家不信任我们,送都送不出去,送少了别人不肯要,送多了别人更不敢要,只有靠技术领先和良好服务,靠分布式基站,我们才真正进入了欧洲。”

对于华为在北美市场的进展,余承东坦言,华为2010年终端方面在北美市场发展良好,但网络设备领域仍然在寻求突破。核心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受中美关系和政治原因影响,另一个是华为自己在市场运作方面仍需改进。

在谈及华为在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目前面临的竞争状况时,余承东表示:“与北美市场相比,欧洲市场相对比较开放。并且当时在欧洲市场,我的前任徐文伟作了很大的贡献,欧洲派了很强的干部。而在北美市场,在过去受政治因素影响相对较小的时候,华为没有抓住宝贵的时间点,如果当时我们抓住了机会,我们现在可能已经成了北美的主要供应商,很多问题反而好解决了,但是我们现在在规模上容易被关注的时候,要进入就比较困难了。但是华为仍会努力进入北美市场,华为是个没有任何背景的、透明的开放的、注重信息安全的公司,华为的产品在欧洲经过最严格的安全测试,尊重当地的法律和安全要求。”

据了解,今后华为进入北美市场的策略除了在网络设备积极争取和努力外,已经在终端和接入产品等领域切入北美市场,直面本土企业竞争,形成量的规模。在宣传和公共关系方面,华为在这一问题上也在进行反思:过去华为的思路是少宣传、埋头做事低调做人,但是北美市场的观念与我们不同。西方的方式是,你沉默不回应就表示认同,华为接下来要加大在北美市场的服务、产品和公共关系建设。

华为突破欧洲挺进北美市场后,虽然将直面与北美本土企业的激励竞争,但是随着北电倒闭、摩托罗拉无线网络业务的出售,北美本土企业只有思科、惠普等在与华为在企业网方面进行竞争,而从传统的CT(通信技术)供应商,进入到ICT(信息通信技术)领域,都将是华为取得市场和成功的宝贵机会。华为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失时机地在北美攻城略地,扩大自己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