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在忧患中前行 准备过冬的“棉袄”

一遇到“冬天”,任正非就想到“现金为王”的硬道理,而解决之道就是出售业务。华为曾多次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通过牺牲部分非核心业务来保全公司的整体业务,渡过难关。2001年华为曾通过出售电气业务部门获得7.5亿美元,缓解资金压力。2005年又出售华为3Com的49%股权,换取8.82亿美元。

从2002~2007年,华为快速发展的背后,多项财务指标迅速下滑。华为营业利润率从2003年的19%下降到了2007年的7%,净利润率则从14%下降到了5%;另一方面,华为的资产负债率却在攀升:2005年之前,华为负债率控制在50%以下,而2007年已达67%。

无独有偶,2008年上半年,中兴实现营业收入197.29亿元人民币,净利润5.5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只有2.8%。

国内两大电信生产商“双双过冬”的事实表明,价格战就是由这两家企业挑起的。而就在电信CDMA网络的300亿元的设备招标中,华为7亿元的报价,也让业界一片哗然。

首次报价报得最高的是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约为140亿元;中兴通讯报价居中游,约为80亿元;最低的是华为,约为7亿元。从7亿元到140亿元,有19倍的差距,价格大战十分凶猛。

任正非也在思考价格战带来的威胁,在一次2005年的讲话中,他表示:“华为要快速增长就意味着要从友商手里夺取份额,这就直接威胁到友商的生存和发展,可能在国际市场到处树敌,甚至遭到群起而攻之的处境。但华为现在还很弱小,还不足以和国际友商直接抗衡,所以我们要韬光养晦。”

从现在来看,韬光养晦的方式就是与“友商”进行合作。多年来,华为与摩托罗拉进行代工方式的合作;与3Com成立合资企业成功地进入美国数据通信市场;现在华为与NEC、松下、西门子等成功地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为下一步建立区域性产业联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8年,在危机意识洗礼了华为8年后,任正非又一次提及“冬天”。他说,“要对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竞争的艰难性、残酷性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提醒员工,“经济形势可能出现下滑,希望高级干部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也许2009年、2010年还会更加困难”。

任正非的这番言论,正值中国电信市场的形势不错、电信重组正在进行之时,3G牌照很快就要下发,运营商正筹措千亿元资金进行规模投资,人们的普遍观点是,通信设备商的春天就要来了。

但是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商华为的首席执行官任正非却再度提起了“冬天”。这已经是任正非第三次有所预警,经过对内外部各种情况和矛盾的衡量,国际的市场形势面临衰退,这让华为再次警醒。

任正非的东瀛之行,给了他新的思索和启示。日本宁静、祥和、清洁、富裕与舒适的画面,与10年前一样,不同的是这10年日本正经受战后最严寒和最漫长的冬天。为什么在低增长的时期,日本人仍然那么平和、乐观和敬业,这不由得让任总想到了自己的企业。华为已经出现了10年的高速增长,员工和企业都是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成长,如果华为也遇到冬天,它是否也能应付自如呢?毕竟,冬天终将来临!

华为的超前意识,让它提早地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且正在寻找对策。任总正着手为华为的冬天准备棉衣。

奋斗是一个民族崛起的动力,也是增进企业竞争力的途径。日本企业面临着雇佣过剩、设备过剩和债务过剩三种过剩,但在困难面前,他们依旧忍耐、乐观、勤奋、奋斗,而且也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能不能做好的关键是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华为还没有遇到日本企业今天的困难,但是能积极地寻求增强企业的应对能力,也许能在困难真正来临时,保存好实力。

任正非认为华为今天的成绩,机遇的成分大于企业本身的素质与本领,能向日本企业一样在困难之中还能好好地存活,才是企业真正的成功。任总清醒地认识到华为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些地方不改进,华为是难以继续前行的,更不用说增强防御能力。但是,华为意识到了这一点,也正在努力地自我完善。

华为人是低调的,但绝不是悲观的,他们同坚信冬天会来临一样,也坚信冬天总会过去。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成功只属于有准备的人,华为就是极早准备棉袄的人,也必会在变化无常的市场中获得长久的生存。华为积极地增强自身的防御能力,从本质上讲,这是在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正如任正非所说,唯有惶者才能生存,只有具备忧患意识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长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