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技术创新赢得三分天下 卖出去的技术才有价值

任正非说:“华为的产品也许不是最好的,但那又怎么样?什么是核心竞争力?选择我而没有选择你就是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任正非和具备任氏强悍性格的华为,才敢把一句老实承认的话说得如此底气十足。

任正非说:“技术人员不要对技术宗教般崇拜,要做工程商人。你的技术是用来卖钱的,卖出去的技术才有价值。”这给华为的技术研发定下了调子。为此,华为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始终围绕着市场的需求,如果研发人员自己闭门造车,结果可想而知,肯定是一堆搁置在家里的“废铜烂铁”。技术要市场化,华为引进IBM的IDP研发流程,最前端就是客户的需求。

为避免研发人员只追求技术先进而缺乏对市场的敏感,华为硬性规定,每年必须有5%的研发人员转做市场,同时有一定比例的市场人员转做研发。即使以前没有这样严格的制度,研发人员也会自发地到市场部门串门,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追逐功利和实用的企业文化,已渗透到公司的每个角落。一条法则自发形成了:一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使华为获得了成功并受益至今。事实上,华为大多数获得市场成功的产品,都不是凭借什么技术上的先进性。

但这并不代表华为不重视技术研发。每年在研发上高额投入的华为,比竞争对手更注重新业务和产品的新功能。“现在,价格已不是最有利的竞争手段,因为跨国公司的报价也很低。往往就是一两个功能的差别决定了客户选择谁。现在比的是谁多一口气,多一口气我们就赢了!”华为的一个市场人员说。而对新业务和新功能的发现,全凭研发人员对市场的敏锐嗅觉。

1997年,天津电信的人提出“学生在校园里打电话很困难”。华为中研部副总裁方惟一回忆说,任正非当时紧急指示,这是个好机会,要立刻响应。华为两个月后就做出了201校园卡,推出后市场反应热烈,很快推往全国。等其他公司反应过来时,华为已做了近一年。实际上这项新业务只需要在交换机原本就有的200卡号功能上进行“一点点”技术创新,但就是这个能为运营商带来新利润的小创新,使得华为在交换机市场变劣势为优势,最终虎口夺食,占据了40%的市场份额。

华为产品成功的另一个理由是,比竞争对手更快地响应客户需求。华为市场策划与推广部部长郭海卫说,1999年,华为成为最先和中国移动一起做神州行预付费业务的企业。当时他们已经提前觉察到这个将要出现的市场,暗自作了技术储备。中国移动一提出需求,华为立刻全力响应。一期工程全国铺了25个省市的点,只有华为一家承建。据说,两年时间,华为没赚到一分钱。结果业务推出后,中国移动尝到了甜头,在二期招标时一次性给了华为8.2亿元,这是华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合同,利润率远高于其他产品。之后别的厂家跟进,如今该工程项目的价格只有当初的1/5了。

在华为,无论是大学刚毕业的本科生,还是社会招聘进去的技术工程师,谁都能做研发,这就是华为技术管理的独到之处。而这在其他公司是不可思议的。原来这是华为经历了过分“依赖技术人员”之痛后才在研发管理上实现的一个跨越。经历了郑宝用身体的原因、李一男的出走,早期内部创业技术人才的流失等,没有核心技术人员,华为濒临研发崩溃的边缘。任正非因此提出他要培养出千千万万个优秀人才。通过开发技术流程化、每个开发文档的过程控制、文档的建立,每个开发工程师成为流程的一道“工序”,即使是研发新手,拿着这样流程规范化的文档也能研发了。

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被全球“50强电信运营商”中的45家采用,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于全球1/3的人口,华为因其产品的高质量和创新性而备受尊重。2009年华为市场占有份额达到20%,全年销售收入达到了1491亿人民币(约合218亿美元),同比增长19%,净利润达到183亿人民币(约合27亿美元),超越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朗讯,坐上全球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第二把交椅,实现了华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并跻身世界500强企业,成为全球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