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用这几句话可以总结华为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华为之所以能战胜竞争对手,有两个关键战术,一是合纵连横,二是后发制人。华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和同城对手中兴通讯纠缠混战在一起,华为贬低中兴通讯的一个最主要的说法是中兴是机会主义。从接入网、传输、ADSL、宽带小灵通、手机、CDMA、TD-SCDMA到海外市场,中兴似乎没有错过一个机会,可是大机会一到,中兴却从来做不到市场份额第一。而华为,往往在市场的导入期,仅仅是在技术上作储备,在做与不做间举棋不定,但一旦投入,往往能做到中国市场第一乃至全球市场前几位。这就是华为的后发制人。
什么是后发制人?任正非解释说:“战略上的后发制人,是指不首先挑起战争,战略上不打第一枪,而是依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军事行动,去努力争取战争的胜利。这是积极防御战略的基本指导原则。
“坚持后发制人,在军事上,敌人可能获得一些战略上的先机之利,我们在战争开始时不免处于战略上的被动地位。然而,只要我们实行正确的战争指导,预作充分的战争准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就可以摆脱被动,逐步转化敌我形势,夺取战争的主动权,直至打败敌人。”
领先三步是先烈,领先半步是先进。中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技术族谱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只能是跟随者;在全球标准的制定上虽然越来越活跃,但还只能是配角。所以说,技术上很难形成先发制人的优势。
在影响政府的决策上,华为是民营企业,影响力度有限。如小灵通,华为从技术上游说小灵通的落后,四处阻击,但是市场上小灵通仍风风火火,使得华为很落寞,直到今天,工信部强令小灵通限期退网,但是2000多亿已经投下去了,厂家该赚的钱都赚到了。华为积极倡导CDMA450技术,最后只能在西藏应用,为普遍服务作贡献,但信产部三令五申制止。后来在3G发牌上,华为聪明多了,积极备战,从一开始的积极推进转变为不发表意见,反正说了也不起作用,还落个干扰决策的名声。所以说在政策的影响上也很难做到先发优势。
但是,在研发实力、营销能力和企业的执行力上,华为往往又能后发先至。华为是如何做到后发制人的呢,那就是华为的压强原则。
《华为基本法》第二十三条指出:“我们坚持‘压强原则’在成功关键因素和选定的战略生长点上,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配置资源,要么不做;要做,就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重点突破。”
历史上流传着很多以少胜多的战争,但大部分决战是实力的较量。在华为,一旦确定了方向,一般是配置足够的资源,把力量集中到一点。
华为在中国市场,将营销机构覆盖到每个省,早期以县为单位进行扫荡。而国际公司只在部分省市有点,大部分人在北京。华为在一个省的人员投入就超过某些外企在全中国的人员,这就有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胜利。
如何处理客户、股东、员工、合作伙伴、供应商、政府的利益关系,往往成为一个企业能否做大的关键因素。
早期的华为,成功地吸引中国的运营商参股,并与运营商成立合资公司,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球化以后,华为又努力与英国电信、中国移动等世界一流运营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华为的员工持股,既是股东又是员工,企业的凝聚力和执行力自然很强。
对待供应商,华为向IBM学习,一直将供应商不仅仅当成简单的供货商,而是当做合作伙伴,关注产业链的健康成长。
政府关系,华为一向是敬而远之,远而近之,分寸拿捏得准确,既争取政府的支持,也避免政府过多地干预。
对于媒体及公共关系,华为既保持低调,又始终能成为媒体的关注热点,媒体常常流传任总的一篇文章,似乎不经意,却又成为业界学习和议论的焦点,称之为“蒋干盗书”。少花钱却办成了大事。
华为称竞争对手为“友商”。自从2003年和思科的官司后,华为吃一堑,长一智;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负责寻求和国际竞争对手的合作,和西方公司进行专利的交叉许可,为摩托罗拉代工无线系统,和西门子成立了合资公司等等。远交近攻,在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间,既有合纵也有连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