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缔造奇迹的华为模式 专注经营战略产业

任正非说:“许多公司垮下去,不是因为机会少,而是因为机会太多、选择太多。太多伪装成机会的陷阱,使许多公司步入误区而不能自拔。机会,就是炙手可热的战略资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战略资源都可以开发成战略产业。有些战略资源能够形成战略产业,有些战略资源则只能为资本运作和战略结盟提供题材和想象空间,却不适于作为一种战略产业来经营。”

为此,任正非把专注于战略产业经营写入了《华为基本法》。《华为基本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这一条所包含的东西一直是个谜。

着名管理专家、北京大学企业家研究中心主任王育琨在总结华为模式时认为,只有那些特别冷静的战略制定者,才不会被冲动和狂热牵着走,才会避开那些伪装成机会的陷阱。中国企业的战略资源本来就不多,战略失误将使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流失。

任正非有着足够的自知,他深知如何区分伪装成机会的陷阱和装扮成陷阱的机会。商业是人性的游戏,没有真正洞悉人性本质的商人,不可能驾驭人性成为旗帜。旗帜必定是孤独的,不孤独不足以成就旗帜。任正非的不为人理解,正说明他登上了一个新高度。只站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远眺,无论如何也体验不到那个高度的价值。无怪乎学贯中西的学者与年轻敏锐的记者,都触摸不到任正非的内心深处。

华为固守通信设备供应这个战略产业,除了一种维持公司运营高压强的需要,还为结成更多战略同盟打下了基础。商业竞争有时很奇怪,为了排除潜在的竞争者,花多大血本都不在乎。在通信运营这个垄断性行业,你可以在一个区域获得一小部分的收益,可是在更多区域,运营商们会关闭你切入的通道。任正非洞悉人性的弱点,守护着华为长远的战略利益。

任正非曾自我解嘲说,无知使他跌进了通信设备这个天然的全球力量竞争最激烈的角力场,竞争对手是拥有数百亿美元资产的世界着名公司。这个角力场的生存法则很简单:你必须专注于战略产业。

王育琨认为,坚守战略产业,使得华为弥漫着一种特别强的压力场,以至于意志薄弱一点的员工选择了离开,甚至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敏感的媒体会利用一切机会对华为冷嘲热讽,而任正非却不为所动。没有了市场压力,就没有了华为。他希望通过市场压力的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永远保持灵敏和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