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回国创业 盖茨考评

1999年5月,微软CTO克雷格·蒙迪访问微软中国研究院后回到总部,向盖茨描述了自己在希格玛大厦看到的一切,而这一切对于两年前决定把微软在亚洲的研究院从印度改到中国的盖茨来说,绝对是最好的回报。于是,原定一年之后再听汇报的盖茨索性邀请李开复和张亚勤立刻到雷德蒙,“检阅你们的成果”。自此,微软中国研究院形成了直接向盖茨汇报的制度。

2000年7月,是微软中国研究院第二次向盖茨汇报的时间。由于儿子临近出生,张亚勤提前两个星期飞赴美国,等待北京的大部队到了美国之后,他再从新泽西飞到雷德蒙和大家汇合。

这次汇报由张亚勤主讲。参与评估的都是微软总部的权力人物:雷德蒙研究院院长凌大任、高级副总裁里克·雷斯特坐在张亚勤正对面的位置,CTO克雷格·蒙迪和盖茨的技术助理埃里克·拉德坐在两边。盖茨由于参加另一个重要会议,在演示开始后20分钟才急匆匆地赶到会场。

尽管迟到,盖茨还是很快就抓住了演示的关键内容。比如,沈向洋演示同心圆拼图研究成果时,盖茨准确地预测出了他下一个幻灯片要讲述的内容。在演示中,张亚勤讲到小波及信号分解,盖茨立即从座位上跳起来,径直向演示屏幕走来,说:“很好。小波分解,这些是频率……可你是怎么压缩的呢?”让张亚勤惊讶的是,盖茨问的问题都相当深入。一个变换的编码,他马上问是怎么分层的、频率的分布是什么样的。当张亚勤讲到纠错的时候,盖茨甚至能用很简练的语言作出精准到位的分析总结。

正式的汇报会议结束后,盖茨意犹未尽,虽然助理等在会议室门外,催他去参加下一个会议,他还是继续留下来跟张亚勤等人讨论,比预定的一小时延长了15分钟,这在以严谨著称的微软公司,并不多见。“You did a fantastic job(干得非常漂亮)”,盖茨对中国团队取得的成绩非常满意。盖茨听汇报的习惯是,无论好坏他都或多或少地作出评论,给一些重要的反馈。中国研究院的这次汇报显然让他很感兴趣,他不仅追问了很多技术细节,还给出了自己的评论。后来,研究院干脆就把每次给盖茨汇报工作当做是一次“BillG Review”(盖茨考评)。“的确令我受益匪浅。”张亚勤如是评价,“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对问题有很深入的了解。不过在我的领域,他肯定没有我懂得多,所以向他汇报工作,我相当有信心。”

其实,早在1992年,在亚特兰大召开的COMDEX(计算机经销商博览会)上,张亚勤就第一次和盖茨面对面接触了。在张亚勤眼中,盖茨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如果他对你讲的东西确实感兴趣,他就会一直问问题并和你探讨。如果没有兴趣,你汇报的时候他就会坐在椅子上一边摇来摇去,一边喝他的可乐,非常率真、务实。

向盖茨作完汇报后,微软中国研究院的代表们兴冲冲地走出了微软总部大楼。当晚,李开复带大家去聚餐庆功,带来“走私”来的古巴雪茄。并且第一时间发邮件给在中国的同事们,迫不及待地把好消息传达给研究院的所有成员。

下面是两封邮件的全文:

发件人:张亚勤

收件人:微软中国研究院(全体工作人员)

抄送:李开复

主题:比尔·盖茨考评大获全胜!!!

重要等级:高级

亲爱的微软中国研究院全体研究员:

我想大家一定想听到这个好消息。在今天下午举行的“盖茨考评”上,我们的演示无可挑剔,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每个人的准备、陈述和演示都是最棒的。

盖茨对我们的技术非常感兴趣,并对我们的工作作出了极为积极的评价。他问了很多问题,甚至有一次站起身来走到演示台询问一些技术细节。

他很高兴看到我们以如此快的速度建成了一个世界一流的多媒体研究团队。

在好几个场合,他特别指出,我们的工作对于新的.NET(之前的NGWS)战略的相关性与重要性。

他给我们一系列这样的评语:

“太棒了!”“真了不起!”“太完美了!”

我想你们一定能够想象到,让盖茨花费整整一小时(实际上,我们用了75分钟的时间,因为盖茨很感兴趣,所以时间自然延长了)看我们演示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特别是他在.NET宣判期间,置身反垄断诉讼等诸多其他重大问题的百忙之中,更是难得。

这表明了我们研究院所作的研究,尤其是在多媒体方面的研究得到了最高认可。我要向视觉计算研究组、网络多媒体组和媒体计算组的同事们表示祝贺,祝贺你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还要向RSDE组的同事表示祝贺,是你们的无私奉献和辛苦劳动促成了我们今天的成功!特别要感谢开复的指导、“筹备”以及他那追求尽善尽美的几乎无情的鞭策(你们不知道我画过多少张图,修改过多少次:-))。

现在,我们要开始庆祝了。下星期我会给你们发一封邮件,告诉大家一些更详细的情况。

共同举杯欢庆吧!

亚勤


发件人:李开复

收件人:张亚勤,微软中国研究院(全体工作人员)

主题:回复:比尔·盖茨考评大获全胜!!!

亚勤,宏江,向洋做得非常漂亮。

比尔非常感兴趣,也非常投入(我们猜他在听演示期间可能“吃进”了一整支铅笔:-))。他也向我们提出了很多好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这都有益于我们未来的研究工作。

大家马上就能在本期评论上看到“亚勤话题”。

里克和凌大任会后对我说,他们觉得这次评论的确很好。

祝贺你们!

开复

附—真希望大家能跟我们一同欢庆,分享快乐。

又附—看来,我现在一定要推迟今年的健康/验血检查时间了—现在我的血液里满是葡萄酒、啤酒、香烟和牛肉。:-)

这两封邮件发出的时候北京正值深夜。第二天一上班,希格玛大厦里的研究员们就看到了这两封信,整座大楼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在不久后微软总部的一次高管会议上,盖茨略带神秘地夸耀道:“我敢打赌,你们都不知道,在微软中国研究院,我们拥有一个世界顶级的多媒体研究团队。那是我们的秘密军团。”

结束雷德蒙的胜利之旅回国之前,李开复特意租了一艘快艇,和参加“盖茨考评”的同事们在华盛顿湖上巡游了一圈。张亚勤回忆说:“大家都太开心了,想着法子来庆祝。”

华盛顿湖是条窄窄长长的水道,蜿蜒穿梭于雷德蒙和西雅图市中心之间。出游这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张亚勤掌舵,李开复、凌小宁、李劲和其他人围在他周围,大家一起大声欢呼着,尽情地享受着成功后的喜悦。张亚勤开动了快艇,快艇速度迅速加快,竟从水面上飞离出去,极限速度带来的快感伴随着愉悦洋溢在一众人的心间。

快艇先是驶过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Paul Allen)的大宅,之后又在赫赫有名的盖茨豪宅旁停留了几分钟。从湖面上望去,这座举世闻名的“木屋”蔚为壮观,俯瞰华盛顿湖。房屋后方是一所圆形屋顶的图书馆,馆内藏有盖茨耗资3080万美元拍得的达·芬奇手稿《莱斯特律典》。2006年胡锦涛主席访美时的首站就是盖茨家,当时他还细细观赏过这部手稿。

尽管快意如斯,但回首回国这一年多,张亚勤也觉得自己确实“有些疲惫了”。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因为妻子带着才5岁的女儿留在了普林斯顿,他不得不奔波在普林斯顿和北京之间。当时在微软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和家人两地分居是一个普遍现象。后来,研究院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奖项勉励这些国际飞人—“MBA”(Married But Available),已婚自由人。张亚勤成为第一批获奖者之一。

结束了在雷德蒙的“盖茨考评”,张亚勤匆匆赶回普林斯顿照顾刚刚出生的儿子,计划将这次休假和累积假期合起来,好好陪陪家人。“我算了算,差不多有三个月的时间。为再创辉煌,先好好休整三个月。”

亚勤的话:

做球员的目的是要做球星,踢好球;做队长不仅要踢好球,而且还要带好这个队伍,在球场上带动整个团队;做教练就要有战略,你要找到球星,找到队长,还要培养一支队伍,教他们踢好球。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你的领导力、你的影响力。不是你自己怎么成功,而是一个团队怎么成功—这两者有很大的区别。

Link 亚勤管理方程式

首先是IT=IQ(智商)+IP(知识产权)。采取措施吸引容留第一流的人才,给他们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其才能的空间,保护和尊重他们的知识和创造,使智慧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其次是E=MC2。IT企业固然需要一大批有卓越潜质的人才(M),但更重要的是作为企业的领导者,需要寻找或创造一种快速发展的机制(C2),使这些人才的潜质得以完全释放。在这个过程中,先进的管理方式、富于感染力的企业文化将在人才个体之间产生一系列正面的连锁反应,从而最大程度地为公司创造能量(E)。

其三是?V×?P≥α。海森堡测不准理论是量子力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在我们对IT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文化内涵进行研究时,如果把测不准理论的两个变量代换为企业目标的准确度和风险度,就会了解到企业在准确度和风险度之间不可能完全精确—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我们的选择是鼓励创新,允许失败。

其四是E→∞。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随着时间无限推移,封闭系统中的状态是逐渐倾向于无秩序,熵趋于无限大,有规律而可用的能量趋于无限小,最终归于熵寂死的混沌。IT企业也是这样。这就要求企业构建开放的环境,并与中国及国际范围内的学术界同仁分享技术成果。

最后是1+1≥3。确保企业的内外合作能够带来双赢甚至多赢的结果。

五个方程式是对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管理和文化的一个“提纲挈领”性的总结,可能多了一些书卷气,但它的确高度概括了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的整体战略定位及管理模式,诠释了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对人才和创新的认识,揭示了一个健康良性的科研机制在人才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如果这些经验能够对我们的众多国内同行有所启发,那便是我写这篇文章的最大收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