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朋友相知 百人会——和全世界华人精英在一起

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华人精英组织之一,由建筑大师贝聿铭、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等40位在各个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美籍华人于1990年创建。目前共有会员130人左右,其中有来自政界的赵小兰、骆家辉、朱棣文,来自学术界的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田长霖、流行疾病研究专家何大一、数学家邱成桐,来自商业界的雅虎公司创始人杨致远、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Sybase董事长程守宗,还有多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百人会希望凝聚杰出华裔的优势、经验和资源,以“求同存异”为宗旨,致力于促进中美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的交流和发展。

2008年5月,张亚勤在华盛顿参加了百人会组织的第18届年会,会议在华盛顿美国商会举行,从4月30日持续到5月2日。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前中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美国新任商务部长骆家辉、白宫秘书长卢沛宁、美国前驻华大使尚慕杰(James Sasser)、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奥巴马总统中国事务特别顾问杰弗里·贝德(Jeffrey Bader)均到会致辞或发表演讲。四位卸任及现任美国总统的中国顾问畅谈中美关系的过去和未来。在“变化中的中国—新挑战与新渴望”的探讨中,G2的提法浮出水面,嘉宾们各抒己见,畅谈中美关系的顺利发展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影响。

张亚勤参加了此次年会中题为“经济危机正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的论坛,以自己所在的信息技术产业为例,向大家介绍了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已经在拉动需求方面产生的效果。而他自己也对中国的未来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对政府把经济刺激计划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对滞后的医疗、教育等方面都很认同。

张亚勤是百人会发起的“百人会英才奖”项目的主席,“百人会英才奖”是百人会在中国设立的一个长期项目,旨在支持中国培育学养俱佳、德才兼备的新时代精英,并加强与中国高等院校之间的联系。从2005年起,“百人会英才奖”在中国14所重点大学设立奖项,截止到2009年3月,共有108名活跃在不同领域的研究生获得了这一奖项。每一次,张亚勤都要给这些“未来之星”发表精彩演说,鼓励他们努力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百人会是一个广阔的舞台,我希望这里有更多的新面孔加入,看到他们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我看到的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从建筑大师贝聿铭到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及至现任奥巴马政府部长的两位华裔骆家辉和朱棣文都是百人会的成员,这些不同领域的华人精英们尽管没有像张亚勤那样亲身回国效力,但都在以各自的方式为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毫无疑问,“百人会”是一个华人精英俱乐部,同样必须承认的是,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关键时点,资源与需求的不匹配永远是常态。

中国在计算机及IT领域的跳跃式突破,由于微软亚洲研究院这样的机构的助力而实现。如何让这样的示范性个案普遍适用于各个行业?进一步而言,当下一位有志于报国的“张亚勤”准备登上回国的航班时,他赖以施展拳脚的平台又在哪里?长远来看,“张亚勤”们又如何利用自身已经拥有的专业地位带动更多中国本土的优秀人才,实现乘数效应?这些问号,张亚勤用了差不多十年、在微软中国的研发平台上一点一滴尝试、探索、解决。而“千人计划”可以说是实现中国从“人才大国”到“人才强国”转变的长效化制度。

作为“千人计划”倡导者之一的张亚勤对此体会深刻:“一个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领军人才带动。这些领军人才也往往会成为行业的风向标,在行业景气的时候带领大家冲击纪录、行业萧条的时候为大家树立信心。‘千人计划’起到的就是这样一个作用。国内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比如从产业园区、金融政策、创新环境等方方面面为有志回国的高端人才创造条件。国家的复兴是全方位的复兴,我坚信,在IT等高科技之外,金融、文化、环保等符合中国长远可持续发展趋势的产业,都会借助‘千人计划’实现跨越式发展。”

Link 我与基辛格

张亚勤

重逢基辛格博士是2009年4月底,在美国首府华盛顿。

在百人会成立20周年暨第18届年会上,百人会将美中关系杰出贡献奖授予了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兼国务卿。当晚,86岁高龄的基辛格博士出席了会议,精神矍铄,风采不减当年。他走上演讲台时,我和周围的人们不约而同地起身,鼓掌向这位老人致敬。

那一刻,我由衷地为基辛格博士而感到高兴。今年恰逢中美关系正常化30周年,这个奖项对他来说,名至而实归。

1971年,正是基辛格博士成功地绕开美国国务院,辗转巴基斯坦,从而对北京实现了成功的“秘密访问”。他这一勇敢而富有远见的举动,使得曾经敌对多年的中美关系峰回路转。后来,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也开始步入了正常化。

时光荏苒,7年之前的2002年,我和基辛格博士曾在北京饭店顶楼有过一面之缘。当时,基辛格博士正率团访华,以纪念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的破冰之旅。

2002年,基辛格博士在北京访问期间,应张亚勤之邀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参观。当他得知研究院的大部分成员都有海外留学背景时,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因为正是在他的努力下,打开了中美建交的大门,也是中国对世界敞开大门的起点。

站在紫禁城东侧的北京饭店顶楼,远处的西山若隐若现,近处的长安街车水马龙,基辛格博士不由回忆起了尘封多年的北京往事。他对我说,30年前,周恩来总理也是在这里带他远眺整个北京城。当时,周总理指着城内的烟囱林立,说北京多么的发达。面对此景此情,我不禁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诗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在1972年的访华演讲致辞中,正是尼克松总统引用了这句诗词,开始拉近了中美两国人民的距离。

基辛格博士可能没想到,那次访华之旅也改变了他面前这位年轻人的人生旅程。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改变了许许多多中国年轻人的命运。

1986年,我还年未弱冠。当时,我满怀着理想和激情,将留学海外的第一站定在了美国华盛顿。在那里,我度过了难忘的4年求学生活,也打通了自己对现代科技认识的“任督二脉”。

在清风徐来的北京饭店顶楼,我向基辛格博士介绍了成立仅两年的微软亚洲研究院,没想到基辛格博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次日,他竟取消了原定游览长城的计划,来到微软研究院参观。

在位于希格玛大厦的微软亚洲研究院里,基辛格博士细心地询问起每位研发团队成员的成长背景。他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奇,因为这里每一个人的经历看起来都那么相似—在中国国内出生成长、念完大学,然后到美国深造,最后又回到中国工作。

我忘不了他当时的表情,那是一种充满了自豪和满足的表情。离别之时,基辛格博士对我说:“这里也有我的一份功劳啊,中美建交是中国对世界敞开大门的起点。”